先锋模范

中科院力学所:以党建促重大科技任务攻关

发布时间:2022-06-08浏览量:作者: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

从地面到海拔100千米的太空卡门线,大气密度下降了6个量级,要想在其中自由穿梭,飞行器需要克服不同量级的气动阻力,在亚声速、跨声速、超声速及高超声速等多个速域具备优异性能。

为此,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钱学森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(以下简称突击队)队员以党建促创新,活用科学机理指导数字化设计,勇于试错迭代,不断探索快速设计飞行器的方法。

以党建促科研 主动创新组织形式

“当时,我们请教了行业专家的意见,他们多数认为,团队的想法过于大胆、短时间难以实现,并且没有可参考的依据。”突击队队长李文皓坦言。

但是,突击队并没有因此放弃。

担子要拣沉的挑,任务要冲难的选。

“通过深入学习老一辈科学家攻坚克难、锐意进取的精神,我们坚定了理想信念,强化了使命担当,有了啃硬骨头、打硬仗的勇气。”突击队党支部书记肖歆昕说。

突击队充分尊重和学习行业经验,深入了解经验背后的科学原理,吸收再融合,不断探索以科学家视角为特色的工程技术实践路径。

以气动构型设计为例,突击队通过与行业专家协同攻关,上午提出问题、明确思路,下午论证方案、开展设计,晚上画网格,第二天凌晨进“超算”,早上整理数据……“我们以一天一轮的方案迭代,一个月内完成了气动构型设计工作。更重要的是,设计出的飞行器气动外形的各项指标都好于预期,我们用实际的进展回应了各方面的质疑。”李文皓充满自信地说道。

谈起突击队成立的初心,中科院力学所所长、党委书记刘桂菊感慨不已。

“力学所党委一直高度重视党建与科研工作的融合,高度重视弘扬科学家精神,在积极建设中科院首家‘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’的同时,也决定结合自身实际,在所里成立一支以力学所老科学家命名的突击队。”刘桂菊说,力学所党委将弘扬科学家精神与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紧密结合,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引导广大科研人员在重大科技任务攻关中续写老一辈科学家精神。

2018年,以重大任务为牵引,力学所党委以党建促科研,主动创新组织形式,围绕项目研究需求,整合力学所优势科研力量,组建了多学科跨部门的科技攻关团队。

2021年7月15日,在中国科学院首个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启动仪式上,这个团队被中科院授予“钱学森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”称号。

鼓励有情怀、有担当的年轻人承担重任

目前,突击队共有成员32名,88%的成员拥有中级以上职称,65%的成员年龄在35周岁以下,团队秉承钱学森提出的“工程科学”思想,坚持以科学为矛、破除限制、敢想敢做。

“在研发、生产、测试、总装、飞试等每个环节,我们都很注重加强与工程行业技术人员的交流。”肖歆昕强调,比如,通过向特级试飞员请教飞行操纵品质,队员们调整优化了飞行过程关键动作策略;通过与某无人机总设计师交流飞行器故障模式,队员们设计出针对临空投放新飞行试验的安全处置预案。

更重要的是,在科技攻关中,突击队一直把培养人才放在很重要的位置。四年来,两名突击队员成为国家级领域专家组专家;两名队员晋升正高级职称;25岁的航电工程师两年成长为地面系统及航电系统指挥;31岁的气动设计师承担了全系列飞行器的气动外形设计的主要任务;还有一位出色的技术人员,仅用了四年就成长为总师助理。

“我们一直鼓励有情怀、有担当的年轻人承担重任,把青年人锻炼成骨干,健全立足岗位、创先争优的有效机制,在重大科技任务协同攻关中不断发展党员。”刘桂菊说,李文皓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。

2021年4月,李文皓正式向党组织递交了《入党申请书》。这一年,他38岁。之所以此时下定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,是因为在重大科技任务攻关中,李文皓真切地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力量。

“以前,我觉得入党是一个人自己的事,科学院很多人没入党也在为国家做大贡献,组织只是一个名词、一个团体。但是,在最近几年的飞行任务试验中,我逐渐理解到,组织还是一个动词,为了实现一些重大目标,我们需要把更多的人组织起来、凝聚起来,从而产生单兵作战所没有的战斗力,尤其是针对自由探索风格的科学家。”李文皓向记者吐露了自己的入党心声,“不能只满足于自己做点贡献,还要通过组织的力量,让大家产生更强的战斗力。”

来源:科技日报

责任编辑: 陈可轩